正在上计量经济学的时候,还在想计量中虚拟变量的引入和机器学习中多分类学习的“一对多”有什么关系,就看到收件箱里有 A Byte of python 的作者 Swaroop C H 发来 6 封邮件(其实是 GitHub 的提醒邮件)。

第一次 Merged
就是我之前在回答和博客中多次提到的这本书: 为什么看不懂廖雪峰python? 、 A Byte of Python 阅读记录(1):p1~p38 。
十月份看完了这本书之后,发现书里有几处 bug 和需要更新的地方,于是发邮件和作者沟通了一下,然后在 GitHub 上提交了 Pull requests ,终于这时候收到了回复。
起因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,大意是“普通人能为自己喜欢的语言做些什么”,其中一个回答就是为他所看的一本译本挑错,然后反馈给译者。受此启发,同时作者在书中也明确表示了欢迎反馈,于是我在阅读 A Byte of Python 的时候,也萌生了反馈的想法。
学习 Python 的群体我几乎没有学习过其他语言, Python 可以说是我目前会写的唯一语言。在这段学习过程中,我前前后后也咨询了不少专业的作者。无一例外的是,这些作者都非常平易近人,即使已经身为大牛,依然愿意解答初学者的问题,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,毕竟大家平时都很忙,即使是不回复也很正常。
我与《笨办法学 Python 》的译者, python4finance 的工作人员, A Byte of Python 的作者,都有过邮件沟通;知乎上请教过好多大牛;也加了例如 Tushare QQ 群之类的交流群;当然,还有更多的独立博客和 Github 组织,也都向普通学习者敞开大门。
Python 相对来说是一门新语言,学习这门语言的群体也都是乐于学习新知识的群体。我觉得这是一个有广大发展空间的东西,希望大家都能真正动手去做起来,甚至能为这门语言做一些点微小的工作。
最后再截图留念一下,虽然真的只是修改了几处无关紧要的地方:
